發(fā)布時間:2019-03-21 | 瀏覽次數:1525
大多數時候, 我們自我感覺的焦慮水平, 往往和真實并不一致。 哈佛最新版心理健康測評, 可以幫大家更準確地, 了解自己真實焦慮的水平, 直面自己真實的心態(tài)。
你是真的不焦慮,還是裝得很淡定? 擔心和害怕的程度,可視為一個人的焦慮程度的重要表現。但有時候,一個人的狀態(tài)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么明顯。
你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見這樣的朋友,當你關切問他們情況時:
他們往往說,“嗯,沒事”; 他們平時顯得十分淡定,好像沒有什么事情可以讓他們擔心; 他們往往表現得較為理性,較少暴露自己的負性情緒。
在焦慮的相關研究中,研究者發(fā)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即有些人自己報告的焦慮水平與用生理指標檢測到的焦慮水平很不一樣。
有一部分人過高報告了自己的焦慮,另一部分人則過低報告了自己的焦慮。前者有點小題大做,后者有點像逃避或者壓抑自己。
通過采訪調查,研究者發(fā)現了這些焦慮壓抑者往往具有幾個共同特征:
理性(不接納自己的情緒,甚至討厭情緒化)
很少表達情緒和感受
很少表現出即時的情緒
喜歡相敬如賓的交往方式
看似容忍度極強
很少獨處,也不太面對深度的問題
很少抓狂,總是以理說理,就事論事
容易把時間花在事情或者工作上
同樣,真閑士們也往往具有如下幾個特征:
享受生活
靈活度高
在人群中表現得輕松自在
比較合群、比較直率
友好的、包容的、適應性強的
開放的、愉快的
為人熱情的
積極主動的
在心理學上,當一個人的焦慮水平處于中等水平時,焦慮效能正好是最佳狀態(tài),如果控制得當,將會有最佳的任務表現。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中,就提出焦慮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是一種倒U型曲線關系,適當的焦慮讓人產生動力,會更加容易去付出行動或完成任務。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焦慮,只不過每個人的焦慮水平不一樣。
而且,我們自我感覺到的焦慮水平,并非和我們真實的焦慮水平完全一致。
當明白這個狀況后,我們真正需要注意的部分是:
自己到底是真焦慮還是假焦慮?
是確實很焦慮還是只是表現得很焦慮?
你想知道自己的焦慮水平是高是低,還是處于完美的中等水平嗎?
為了幫助大家更準確的了解自己真實焦慮的水平,特別獻上本測試!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刻進行測評
▼
測評體驗價9.9元
測試完成后,生成的報告將永久保存
01 | 生成你的焦慮效能指數
▼
02 | 評估你的焦慮障礙風險指數
▼
03 | 焦慮內在影響機制評估
▼
04 | 提供專業(yè)建議
▼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